瓷器鑒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瓷器鑒定,有眼學和科學之分。近,老化痕跡鑒定(又稱死亡氣泡鑒定)這種鑒定法,在收藏圈里頗為流行。那么,什么是老化痕跡鑒定,它的原理是什么?這種方法是否科學?科學的瓷器鑒定方法到底是什么?這些問題收藏家們都很關注。跟隨真知堂去看看這些問題的答案吧。本文配圖,均為博物館館藏文物真品,值得收藏家收藏起來慢慢看。
瓷器鑒定真知堂:瓷器的老化痕跡鑒定法,屬于眼學和科學之間。它牽涉到一門學科-痕跡學。
術語里,陶瓷是由不同的晶相、玻璃相、氣相等組成的復合體。因此,它的顯微結構特征非常關鍵,而這種顯微結構特征,無疑是鑒定瓷器真?zhèn)蔚年P鍵要素。
但這種顯微結構特征,目前國內(nèi)僅有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可以做類似檢測,而相對于被鑒定瓷器而言,關鍵的是足夠多的標準器資料,才能得出比較靠譜的鑒定結論。這是什么意思呢?我給大家打個比方。
我們知道體操,跳水一類綜合評分的體育項目,一般有十個裁判。運動員比賽完畢,十個裁判打分,去掉一個高分,去掉一個低分,然后剩下的八個分數(shù)平均值就是運動員終得分。
古瓷器胎釉成分分析鑒定法,是目前而言的古瓷器科學鑒定方法,但基本上很難得到使用。這是為什么呢?
究其原因,是因為它具有兩個要素。是在瓷器上取樣,這樣或多或少會破壞文物真品。其次,它需要不下于10個的可靠標本,這樣才有足夠的標準器對胎釉成分進行分析,而絕大多數(shù)古代瓷器是不能被破壞作為標準器的,因為它本身價格非常高。
以宋代哥窯為例,目前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哥窯的胎釉成分分析,是建立在故宮博物院送去的半個哥窯碟子的基礎上的,有且僅有這么一件標本。而這件標本還并非清宮舊藏,而是解放后征集的哥窯。所以,在此基礎上得出的研究結論,并不具備普遍的認可。
而牛津大學熱釋光鑒定法這種科學檢測方法,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按照它的鑒定,很多國內(nèi)博物館的館藏文物都過不了關。所以目前也未能普遍流行起來。關于熱釋光鑒定法,下一篇文章再為你詳細講解,在此暫不贅述。
瓷器胎釉成分分析鑒定法,是科學的瓷器鑒定方法,它采用現(xiàn)代科技的顯微結構技術和成分分析技術,對古瓷器的胎釉成分和化學元素配方進行測量和分析。由于歷史上各地各窯口瓷器生產(chǎn)使用的胎土和釉料原料都來自天然礦物、植物成分,而這種成分往往沿用幾十年甚至上不變,所以這種胎釉組成成分元素分析法,對于給特定年代特定窯口生產(chǎn)的古瓷器打上身份證,是極有證據(jù)力的。
其實這些古瓷的氣泡特點,都是前輩學者在對真品進行顯微觀察中得到的視覺直觀感受。古代由于多為柴窯燒制,燒成時間長,溫度低很不穩(wěn)定,很難控制,所以多出現(xiàn)大中小不同的氣泡,而現(xiàn)代煤氣窯和電窯所燒的瓷器,溫度高而恒定,窯爐內(nèi)氣氛控制由電腦控制,燒成時間短,所以一般出現(xiàn)小而密集,大小非常整齊的氣泡。
這種氣泡的出現(xiàn),是由于現(xiàn)代窯爐技術的高度進步造成的,古代柴窯根本做不到,所以看氣泡就成了不少瓷器鑒定和普通收藏愛好者的一個法寶。
但這種方法的缺陷明顯
。仿制者現(xiàn)已經(jīng)可以用電腦調(diào)整窯爐內(nèi)燒成氣氛,人為燒出大中小不同的氣泡。有部分做高仿瓷器的,早已經(jīng)自己建造小型柴窯,燒出來的瓷器氣泡與真無二。
所以,這種看氣泡的鑒定方法,對于鑒定近20年來新燒的電窯,氣窯瓷器有一定作用,對于以柴窯仿制的五六七瓷器和新柴窯瓷器,根本無能為力。而真正的高仿品,也就是逼真度達到99%的仿古瓷而言,是不會吝惜成本,讓你在氣泡這里看出什么毛病來的。
同樣的道理,所謂的死亡氣泡鑒定法,其實指的是釉里出現(xiàn)的破泡,也就是釉中氣泡半逸出階段的薄泡。這種接近釉面的氣泡在日常使用磨損中容易爆開,時間久了就成了藏家口中所謂的死亡氣泡。由于氣泡接近釉面破損后,在日常使用中必然沾染污垢,所以就出現(xiàn)了所謂的氣泡變色現(xiàn)象。
這只是一種物理現(xiàn)象,目前根據(jù)這種現(xiàn)象,景德鎮(zhèn)造假者做出所謂的死亡氣泡。所以,收藏家們一定不要以這種所謂的死亡氣泡來鑒定瓷器真?zhèn)危?br />
而還是應該根據(jù)
傳世文物,窯址遺物,歷史文獻,出土文物
四大塊來分析對比進行瓷器鑒定。在具體細節(jié)上,依然是
”遠看型,近看花,拿到手里看底下“,
以瓷器的”
胎,釉,彩,工,型,款“
六大要素來進行科學鑒定。這才是瓷器鑒定的王道。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古希臘哲學家曰:”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對于古瓷器造假者而言,無論如何,他都不能的復制古代瓷器的燒制全過程,所以一定會留下破綻。而這些破綻,越是高仿品,越難以識別。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特別是掌握古代瓷器燒制的科學原理,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掌握瓷器鑒定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