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所謂的外貿服裝從廠家出來凈成本不會太高,但終流入批發(fā)市場的價格卻是偏高。這些貨的原單也就是合同額內的一部分,它們經過另一個渠道步入商場各專柜的身價已是至少四位數以上的天價,這樣的話,因為它們品牌款式質量的關系,價值也會跟著上升。在消費者心目中也有好的印象,造成了市場的“性”。在經濟學中,“性”帶來價格的上漲是必然的,因此這個是價格偏高的主要原因。另外,珠三角外貿代工廠家主要的分銷市場是香港、臺灣、韓國和東南亞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經濟條件好,帶來的消費能力強,外貿服裝的行情也看漲,所以連帶效應使得整個批發(fā)價格也上揚。
價格差異原因 當然,因為這種種分別,它們的價位也是不同的~所以你可能會看到,同樣是一個品牌的衣服,款式大約也是一樣,為什么價格會不一樣呢?以上的這些就是分別。 由于涉及制作面料成本,設計理念,技術工藝,品牌風格等等方面的差異,使得日韓的原單衣服比歐美品牌服裝的價格低很多,經常是低到1比10(當然市場數量上可能是10比1),我以為可以這樣打個比方,日韓服裝相當于一罐加糖的可樂,歐美服裝則相當于是一杯美酒,究竟選哪樣,就看你的定位是什么。
識別方法,真正的外貿服裝對于針腳要求很高,每英寸有多少針腳都是有嚴格要求的,所以直觀上看,真正的外貿服裝的針腳均勻細密,而贗品就往往顧及不了這么多。 有的時候,也有由于針腳數目而被退單的貨,分辨的話可以結合上面一些特點來具體分析。
有時候,真假外貿服裝在面料上難于區(qū)分,就要從小處著眼看輔料,真正的外貿服裝的輔料大多都是客供,做工,帶有品牌的特征,比如拉鏈、紐扣、衣服上的小標識等等,有的還帶有品牌的標志,假如做工粗糙,或者大批量衣服使用同種紐扣等輔料,就可能是贗品。
我國服裝生產企業(yè)承擔著全球超過一半的服裝加工任務。而國外品牌在下訂單的時候一般會采用“來料加工”的方式,為確保生產足夠量的合格產品,當然來料配給量肯定會大于訂單要求。而加工廠家在按訂單交貨后,總會有部分剩余,這部分商品就成了“尾貨”。
舊衣物回收的現狀 近幾年成衣業(yè)款式變化速度之快和服裝的可穿性引發(fā)了的浪費。根據調查顯示:只有18.9%的居民將舊衣物作為廢品賣給回收站,還有54.6%的居民將舊衣物作為生活垃圾直接丟棄,使之成為固體廢棄物,這樣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