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15公分棗樹價格+20公分棗樹價格=15公分-20公分棗樹多少錢一棵
七月鮮
月鮮七月鮮
果實卵圓形,果面平整,平均果重29.8克,大74.1克。果個均勻,果皮薄,深紅色,表面蠟質較少??扇苄怨绦挝锖?8.9%,可食率98.8%。鮮棗味甜,肉質細,極宜鮮食,8月下旬紅熟,比梨棗早上市20-30天,克服了梨棗采前落果嚴重,未紅先蔫的缺點。該品種抗旱性強,豐產穩(wěn)產,是極為可貴的極早熟優(yōu)良鮮食品種。 [3]
雞蛋棗
雞蛋棗雞蛋棗
果實特大,近圓形,平均單果重30克,大50克。果實大小均勻,果皮厚,深紅色。鮮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35%,可食率97%。果肉質細,酥脆多汁,香甜可口。9月中下旬開始成熟,成熟期遇雨不易裂果,耐貯茂,是優(yōu)良的鮮食、制干、蜜餞兼用品種,旱臺地和水地均可栽培。 [3]
梨棗
梨棗梨棗
果實特大,長圓形,平均單果重25克,大50克,大小不勻,果皮薄,紅色,果肉厚,肉質松脆,較粗,味甜,汁較多。鮮棗含可溶性固形物27.9%,可食率97.3%。果實生長期110天左右,幼樹豐產性強。成熟期不整齊,遇雨易裂果,且采前落果嚴重,缺水時未紅先蔫。 [3]
晉棗
晉棗晉棗
樹勢高,高大直立,枝粗硬,產量高,果實圓筒形或長卵形,果頂一端略細,平均單果重34克,大可達60-70克。果個均勻,果皮薄,紅棕色,有光澤。鮮棗肉質脆嫩,致密多汁,味甘美,含糖28%,含酸0.21%,品質,干制等35%,9月下旬成熟。 [3]
贊皇大棗
贊皇大棗贊皇大棗
果實大,長圓形,平均果重17.3克,大29克,大小均勻,果面平整,果皮中厚,深紅色。果肉厚,質地較細,稍松脆,汁中多,味微酸。紅棗品質,適宜制干,也可制作蜜棗或鮮食。鮮棗含可溶性固形物30.5%,可食率96%。豐產穗產,成熟期較抗雨裂。 [3]
秦棗1號秦棗1號
果實果柱形,平均單果重18.8克,大40克,優(yōu)良的制干品種。10月上中旬成熟,豐產穩(wěn)產??扇苄怨绦翁睾?3%,干制紅棗具有肉厚、味甜、個大、售等特點。在雨季之后成熟,具有良好的抗裂果性能,無采前落果現(xiàn)象,適宜在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緩坡地栽培。 [3]
歷史傳說
稷山板棗的傳說
說起稷山,就會想起國內外的稷山板棗,“稷山棗,棗兒大,核兒小,又甜又脆又好咬?!别⑸桨鍡棡槭裁催@樣好吃呢?這其中還有一段傳說故事。
也不清楚在從前什么時候了,稷山縣有個村莊,村名叫路村,位于呂梁山腳下。村里有個老實憨厚的青年小伙子,名叫板兒,父母早亡,家里很窮,靠上山打柴維持生活。
一天,板兒拿著繩子、扁擔、斧子上山去砍柴,當他爬上山頂?shù)臅r候看見有兩個人坐在一塊大青石上正在下棋。這兩個人正是呂梁山的山神,一個呂大仙,一個梁大仙,住在呂梁山南端的黃華峪口右主峰下的石山里,這些板兒當然不會知道的。他一個人常年在深山里打柴,覺得孤寡伶伶。現(xiàn)能有兩個人在山頂上下棋,真是,他便把繩擔斧子扔在一旁,坐在大石頭上??雌鹣缕鍋砹?。
這兩個山神在這一盤棋的時間里,分吃了三顆板棗,并將棗核吐在身后地上,板兒便順手從地上揀起,放在嘴里吞了這三個棗核。當這兩個山神收拾棋子要走的時候,板兒才想起他還沒有打下柴。當他轉過身來拿繩擔和斧子的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他的繩和擔早都腐爛了,斧把也腐爛了,斧頭成了一堆鐵銹。板兒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這兩個山神看著板兒不解的樣子,心里覺得好笑,告訴他說:他倆的一盤棋下了三年時間,他倆三年分吃三顆板棗,板兒吞了三顆板棗核就會力大無窮。如果把呂梁山上所有的樹木捆成一捆還不夠板兒一個人扛呢,以后再不用發(fā)愁日子難過了。板兒這才恍然大悟。這兩個山神臨走時還送給板兒一本書,并告訴他在困難的時候翻看,自有妙用,但在平常是不能隨便亂翻的。板兒得了仙書喜出望外地回到家里。
”三年來不住人的家,已經是破爛不堪了“。板兒也不顧收拾房子,懷著好奇的心坐在燈下翻著書。他剛小聲地念了“天兵天將……”幾個字,頓時,赤面獠牙,身著盔甲,持槍握劍的天兵天將站得屋里、院里、房上到處都是,并大聲喝到:“叫俺有何事干?”原來這是一本調遣天兵天將的天書,板兒吃驚不解,急忙吸口氣說:“呂梁山上拔棗樹?!碧毂鞂⒂趾鸬?;“拔下往哪里栽?”板兒回答道:“陶梁姚村甘泉村,”一霎時,天兵天將不見了。
第二天,人們發(fā)現(xiàn)呂梁山上的大小棗樹都不見了,陶村、姚村、甘泉村、胡家莊幾個村的地里長滿了棗樹,結出了又飽又大的紅棗兒。
從此以后,人們非常感激板兒,就稱稷山棗為“板棗”。
慶云縣將軍樹的傳說
據(jù)說,明朝燕王掃北時,當?shù)乇姸喟傩斩惚芴茥棙湎?,忽然大霧彌漫,眾人得以幸免于難,所以當?shù)氐娜罕娪址Q唐棗樹為神樹。1989年,慶云縣委、縣為唐棗樹立碑,碑陽“唐棗”二字,由書法家蔣維松先生書寫,篆書雍容典雅,遒勁靈秀。碑陰鐫刻碑文,由當時76歲高齡的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宗惟成先生書寫,300余字的楷書,筆筆意到,平正峭勁。
現(xiàn)這棵將軍樹雖然歷經風雨1600余年,但是到今還枝繁葉茂,是中國現(xiàn)存樹齡長的老棗樹,已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唐棗樹雖飽經滄桑,屢罹兵燹,仍根固葉茂,楨干似鏤龍雕鳳,蒼勁俊逸,樹干中空,內可容人。每年秋收還可以打棗百余斤,將軍樹的四周五百齡的古棗樹比比皆是,所以就建成了唐棗生態(tài)觀光園,觀光園2008年被評為省級生態(tài)觀光農業(yè)旅游示范點,如今她倍受的保護,來慶云的旅游者在此將軍樹下流連忘返,同將軍樹合影照相留念者眾多。
新疆哈密大棗的傳說
哈密大棗有名,清代資料就有“棗大疑仙種”的記載,如今更是中國的“名、優(yōu)、特”拳頭產品。它與山東樂陵的金絲小棗、河北滄縣的無核棗、浙江義烏的響鈴棗,并稱“四大名棗”。哈密大棗,以五堡鄉(xiāng)的產量高、質量佳,連周穆王品嘗后都贊不絕口。
史載別錄
棗為中國原產,中國早已栽培,而且吃棗歷史也很久了。《詩經》已有“八月剝棗”的記載了。《禮記》上有“棗栗飴蜜以甘之”;并用于菜肴制作?!稇?zhàn)國策》有“北有棗栗之利……足食于民”,指出棗在中國北方的重要作用。《韓非子》還記載了秦國饑荒時用棗栗救民的事。所以民間一直視棗為“鐵桿莊稼”“木本糧食”之一。棗作為藥用也很早,《神農本草經》即已收載,歷代藥籍均有記載,對其養(yǎng)生療病的認識不斷深化。棗都被視為重要滋補品,有“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之說。棗仍是中國烹飪中的主要干果原料之一。
中國棗約于公元1世紀經敘利亞傳入地中海沿岸和西歐,19世紀由歐洲傳入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