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她年齡多大?建議先前往當?shù)鼐裥l(wèi)生中心或是三級甲等醫(yī)院精神科/心理健康科具體評估診療。
家長的爭吵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通常是因為孩子會把爭吵的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 因為我成績不夠好,所以爸爸媽媽才會不開心;因為我不夠懂事,所以他們才會爭吵等等。
有時候可能這些自我否定來自于父母有意無意的言語和表情。比如吵完了用嚴厲的口氣對孩子說:“你怎么還不去做作業(yè)!”或是帶責任歸因的“都是因為你呀!”
根據(jù)你描述的情況,孩子有可能自己也覺得自己拖累了母親,開始完全否定自己存在的意義,不覺得自己被任何人需要。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建議一方面家人可以著重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肯定。對她具體的行為、做的事情、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來進行表揚和認同。另一方面可以幫忙緩解她母親的育兒壓力,讓她的母親能有時間、經(jīng)歷體驗并且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愛和需要。從而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以上主要是根據(jù)你的描述進行的推測,了解具體情況的話對應的干預手段會更有效一些
輕度抑郁本身更多的是一個臨床診斷標準,但并不代表任何問題形成的原因以及對應的干預方法。對于心理咨詢干預方案的設定,更重要的是問題形成的原因以及對應的人格特質和行為模式。
老師你好!我今年二十,讀大四,在高二的時候被診斷出了中度抑郁伴有焦慮,癥狀是長期睡不好怕光怕聲音怕身邊沒人、對什么都沒有興趣、無端流淚,當時開了三個月的藥,后來因為學業(yè)繁忙,而且喝安眠藥失眠要好些就沒有再復診,心情稍微比開藥前好些。但是自己知道問題沒有,從小性格敏感悲觀,極度缺愛缺乏安全感,一直很聽長輩的話壓抑著自己。包括現(xiàn)在大四了,來學校宿舍和好幾個舍友晚上睡覺,自己還是害怕,覺得睡不著,總想抓著東西。和男朋友上學之后是異地,這種情況更加明顯,而且男朋友心理上也是不安全型,加上畢業(yè)壓力大,自己又感覺到了高二那年患上抑郁癥的時候。很害怕再來一次,很無助,但是學校封校不能出去咨詢,學校內部心理咨詢又常常會告知老師。請問老師,我該怎么辦呢?要不要和男朋友分手(但是我很依賴他人),專注學業(yè),謝謝~
劉聰文心理老師 -08-3012
每個人的具體情緒表現(xiàn)特征不同,可能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煩躁易怒、興趣缺乏、同時并發(fā)出現(xiàn)睡眠或進食等問題,對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等造成負面影響。
各類心理問題本身和身體疾病類似,也都有生理基礎,在不接受評估干預的前提下,只進行自主調節(jié)很可能會延誤治療,因此并不建議。
大部分心理問題也是有生理基礎的,通常和多巴胺、五羥色胺等腦內神經(jīng)遞質分泌失調高度相關。建議你可以先就近前往當?shù)鼐裥l(wèi)生中心或醫(yī)院精神科進行相關篩查、診斷、治療。絕大部分抗抑郁類藥物都能在4-6周穩(wěn)定起效之后,有效提升腦內相關神經(jīng)遞質水平,起到改善情緒低落、思維緩慢、注意力缺乏、興趣缺乏等相關表現(xiàn)。具體治療根據(jù)精神科醫(yī)生相關評估及診斷,謹遵醫(yī)囑。
介于你提到了相對明顯的思維遲緩的表現(xiàn),生理基礎相關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建議先就醫(yī)之后再考慮其它干預方式。
對于抑郁癥的普遍程度,尤其是在國內的普遍程度,各個統(tǒng)計口徑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但參考國際水平,國際衛(wèi)生組織WHO預計全球抑郁癥患者3.2億人,而抑郁癥也將于今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
國內數(shù)量的增長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社會對于抑郁癥認知度的提升。很多人以前也都符合抑郁癥臨床診斷標準的表現(xiàn),但不知道原來這是個病。即使現(xiàn)在,國內抑郁癥就醫(yī)率預計仍不足10%。
另一方面,原先醫(yī)療和社會經(jīng)濟水平有限,大家關注的都還是吃飽、穿暖、不生病?,F(xiàn)在平均壽命也長了、生活條件也好了,開始追求尊重與認同、歸屬感、價值感。同時,老年人的抑郁癥比例也相對較高。
以前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也提供了比較穩(wěn)定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但現(xiàn)在尤其城市里的家庭規(guī)模越來越小、單身居比例在一線城市不斷升高,農村空巢、留守兒童等等都是各類心理問題不斷提升的社會時代背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