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鳳凰李苗,?鳳凰李苗種植,?鳳凰李苗種植技術,鳳凰李樹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產地 |
四川 |
園林用途 |
產果 |
品種 |
鳳凰李苗 |
品種純度 |
98% |
繁殖方式 |
嫁接苗 |
應用場景 |
果樹 |
級別 |
良種 |
類別 |
果蔬類 |
鳳凰李苗種植技術、鳳凰李樹苗嫁接苗種植幾年掛果?
李子苗寬行密植種植技術
【李子苗寬行密植種植技術】李子苗是消費者非常喜歡的水果,其營養(yǎng)高還具有藥用價值,除了做水果吃外,還能煮李子苗茶,有潤喉治咳嗽的功效。
1建園
選擇地勢平坦,輕質壤土,肥力較好、具有良好灌溉條件的地方建園。2010年秋季整地,用開溝機開挖深2000px、寬2000px的栽植溝,每666.7m2施入玉米秸稈、花生殼0.5t,尿素50kg,腐熟的有機肥3t。先將準備好的苗木放置于窖中或閉光的陰涼處,待氣溫升高,周邊果園李子苗芽萌動時,將苗木取出,根部浸水24小時后栽植。采用大苗壯苗直接定植建園,寬行密株栽植形式,南北成行,株行距為0.7m×3m,長方形建園(圖1)。苗木定植后,在苗干上套塑料薄膜袋,減少樹體水分蒸發(fā),為李子苗芽發(fā)育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加速李子苗芽發(fā)育。同時在行內地面上鋪黑色地膜,提高地溫,加速根系生長發(fā)育。順苗木栽植方向立桿、拉線,將苗木綁縛固定。
宜選用容易成花、坐果率高、經濟價值高的品種作為授粉樹,如早酥、華酥、早金酥、雪青等,可互為授粉樹,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比例為5∶1。
2管理技術
2.1樹下管理
自然生草。整地后讓雜草自由萌發(fā)快速生長,適時拔除(或刈割)豚草、莧菜、藜、苘麻、葎草等高大惡性草。生長季節(jié)適時刈割,調節(jié)草種演替,促進以禾本科草為主要草種。刈割時間掌握在擬選留草種(如馬唐、稗等)抽生花序之前,擬淘汰草種(如藜、莧菜、苘麻等)產生種子之前,每年刈割4~6次,雨季后期停止刈割。刈割留茬高度500px左右為宜。刈割下來的草覆在行內壟上。
施肥。8月下旬果實采摘后施入腐熟農家肥,施入量與當年產量相當。可采用溝施或地表撒施后用機械旋耕。灌水。沿樹干做750px高畦背,增大一次灌水量,減少灌水次數。于萌芽前、落花后、果實膨大期和封凍前各澆一次水。
2.2整形修剪
0.7m×3m栽植密度下,采用圓柱形樹形。其主要特點:樹高3.0~3.5m,干高1500px左右,主干上直接著生24~26個中、小型結果枝組,枝組基部粗度不超過著生部位中心干直徑的1\3,枝組分枝角度70°~90°。行間方向的枝展不超過行距的1\3(圖3)。
圓柱形樹形的培養(yǎng)要點是:壯苗不定干,不短截,不回縮;多位刻芽促分枝,結果枝組單軸延伸;中心干上結果枝組粗度小于中心干的1\3;中心干延長枝不短截,樹冠頂部不開心,當樹體時,選擇下位弱延長枝換頭。
第\一年修剪。苗木不定干,萌芽前對中心干上的芽重刻傷(距地面1500px和向下750px部位不刻)??萄坎课辉谘可戏?/span>12.5px處,刻傷長度為枝條周長的1\2~3\4,深達木質部。落葉時樹高達到2.5~3.0m,形成30~40個分枝,當新梢15~500px時,用牙簽將新梢基角撐至90°(圖4,圖5)。冬季基本不修剪,僅疏除枝頭競爭枝或留橛疏除枝干比大于1\3的分枝。
第二年修剪。萌芽前繼續(xù)對中心干延長枝刻芽(先端750px除外),秋季對于個別角度小于45°、長度大于1875px的枝組拉平。冬季修剪量要輕,疏除個別枝頭競爭枝或留橛疏除枝干比大于1\3的分枝。
第三年修剪。秋季對于個別角度小于45°、長度大于1875px的枝組拉平。冬季修剪時,疏除個別枝頭競爭枝或留橛疏除枝干比大于1\3的分枝,對于過高的枝頭利用其下弱枝換頭。3~4年完成圓柱形整形。從表1看到,栽植第2年,樹高全部達到1.8m以上,通過多位刻芽,當年單株枝組量平均達到31個,新梢平均長度680px,樹冠幅控制在1350px×1225px的范圍內。栽植第5年后,通過拉枝開角,疏除個別過長枝,使冠幅保持在4000px×2750px的范圍內。
2.3花果管理
疏果。坐果后10天進行疏果。根據樹勢和“以果壓冠”的要求,保持適宜負載量。一般早金酥、早李子苗每625px留1個果;早金香每500px留1個果。果實套袋。花后30天套袋。套袋前噴施殺菌和殺蟲藥劑。套袋時,袋口扎緊,果實在袋內懸空,袋底放風口張開。
3年生樹開始結果,結果樹株數在91%以上,初結果時以腋花芽結果為主,以后逐步以短果枝結果為主。3年生樹666.7m2產量1328kg,5年生4130kg,平均果率達93%。
2.4病蟲害防控
農業(yè)防控。封凍前將李子苗園行間土壤旋耕一遍,將雜草翻耕在土壤之中,結合灌水,破壞土壤中越冬害蟲的生存環(huán)境,消滅部分山楂紅蜘蛛、食心蟲、舟形毛蟲、刺蛾等。萌芽前刮除粗老翹皮、病瘤。清除雜草、落葉、殘枝、僵果;剪除病蟲枝、枯枝,帶出果園集中燒毀,降低黑星病、黑斑病、輪紋病、腐爛病、李子苗木虱、黃粉蚜、康氏粉蚧、山楂紅蜘蛛等越冬病蟲基數。
化學防控。萌芽前全園噴灑3~5°Be石硫合劑,鏟除越冬病蟲。4月上旬花芽萌動時噴1次4%氟硅唑2000~2500倍液。5月下旬果實套袋前噴1次50%多菌靈800倍液加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李子苗黑星病、蚜蟲等。果實套袋后以保葉為主,主要防治李子苗黑星病、白粉病、黃粉蚜、李子苗木虱、卷葉蛾等。7月上旬噴1次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8月中旬噴1次80%大生1000倍液、50%溴氫聚酯3000倍液。生長期,在準確測報的基礎上,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濃度、每年使用次數和安全間隔期要求均勻周到施用葉片保護劑、殺蟲劑、殺菌劑。
采用寬行密植栽培,控制樹冠是實現、的關鍵。
①要使行寬大于株距5000px以上,使果園整體通風透光良好。
②其次通過修剪控冠,幼樹以疏剪為主,不短截、不回縮。結果后,不斷更新結果枝組,以小換大,既可保持結果枝組的年輕化,也能有效地控制結果部位外移。③以果壓冠,通過拉枝開角、選擇易結果品種等措施,使密植栽培李子苗園實現早結果,早豐產的目標。圓柱形樹形可形成窄冠形籬壁,便于樹冠控制,有利于樹上作業(yè)和果園機械的使用。
李子苗肥水管理措施
一、施肥
幼樹定植第1年施肥,采用薄施勤施的原因,以迅速擴大樹冠并形成一定數量的花芽。在定植后發(fā)芽時施第\一次肥,以后每15—20天追肥1次,以尿素為主,結合施用磷、鉀肥和有機肥。7月初停止追肥,并適當控水,以利成花。10月初施基肥,并以有機肥和磷肥為主。第2年在2月下旬、4月中旬、6月下旬各追肥1次,氮肥配合磷、鉀肥施用,在10月初施基肥。
葉面施肥肥料直接被吸收利用,省肥省水,見效快,可結合防治病蟲噴藥進行噴施。一般在謝花后多次噴0.2%—0.4%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氫鉀溶液,也可在花期噴0.1%—0.2%的硼砂溶液及其他微量元素。
二、灌水和排水
李子苗在少雨地區(qū)和干旱季節(jié)應加強灌水。第1次在萌芽前結合施春肥灌水,可開花和坐果及新梢生長的需要,此次灌水量較大。第2次在硬核期(謝花后1個月左右)灌水,此時需水量較大,再加上有春旱現象,故應注意澆水。第3次是在采果后結合施肥一并進行,以利于枝葉生長和花芽分化。此外,在4—8月用作物秸稈和雜草覆蓋樹盤和行間,有利于保持水分,增加土壤肥力。李子苗不耐澇,應注意雨季排水,尤其是7—8月花芽分化期更應及時排水,保持適當干旱,有利于花芽分化。
李子苗對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有哪些要求?
李子苗為多年生落葉果樹,自然生長可高達10米以上。其壽命長,喜光、耐寒、耐干旱、耐瘠薄。對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適應性,適宜栽培的范圍也很廣。其主要產區(qū)的年平均溫度為-5~22℃,≥10℃以上的年積溫為1000~6500℃,年降雨量為50~1600毫米,日照時數為18003400小時,無霜期為100~350天。由此可見,李子苗不僅能在高緯度、氣候寒冷、干旱的地區(qū)開花結果,而且也能在緯度較低、氣候溫暖、濕潤多雨的地區(qū)生長發(fā)育。李子苗較耐鹽堿。但李子苗對水分很敏感,李子苗園若積水3天以上,就會引起黃葉、落葉和死根,以致全株死亡。李子苗花器和幼果對低溫也很敏感,易遭晚霜危害,造成減產。
李子苗的施肥灌水管理的技術
(一)施肥 每年9~10月份新梢停止生長后施足基肥,以有機肥如廄肥、雞糞等為主,配合一定的速\效肥.施肥量應根據樹體大小及生長情況而定,通常每株施有機肥30~50公斤,加果樹復合肥0.5公斤左右。 萌芽前、果實硬核期和膨大期應進行追肥。萌芽前以速\效氮肥為主,每株施尿素0.25~0.5公斤。果實硬核期以速\效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每株可施磷酸二銨0.5~1.0公斤。果實膨大期以鉀肥為主,每株可施硫酸鉀0.5公斤左右。肥料應開溝施入,施后及時覆土。另外,整個生長季,可根據主要生長物候期進行葉面追肥,噴布尿素、磷酸二氫鉀、氨基酸復合微肥、稀土微肥等。
(二)灌水 除每次施肥后都要灌水外,上凍前灌一次封凍水,扣棚前灌一次小水,然后覆蓋地膜,以便提高地溫,促進根系活動。謝花后再灌一次水,促進幼果和新稍加速生長,并揭除地膜。果實硬核期和膨大期,根據土壤水分狀況,適量澆水,可減少落果,增大果個。果實采收前適當控水,以提高果實品質,避免采前裂果。揭棚后,一般不需澆水,以免枝條旺長,樹體過大。天氣干旱時可酌情灌水。
冬季李子苗種植育苗技術
改善育苗棚的保溫加溫措施,用聚氰乙烯無滴膜代替聚乙烯薄膜,保溫及無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能提高棚溫1-2度,棚內應設有火墻或加熱爐等臨時加熱設備。在必要時進行人工增溫。
李子苗和砧木種子進行低溫處理,增強幼苗的抗寒力
把浸種后將要催芽的種子,放在0度左右的冷凍環(huán)境中24小時,然后置于適溫條件下催芽,當種子露白時,每天用-1度處理12-18小時。轉到18度處理12-6小時,共處理3-5天,然后各方再在適溫條件下催芽。
加強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1周內是傷口愈合階段尖保持棚溫20-30度。夜間低于18度時,應進行人工增溫,嫁接苗床3-6天應嚴格密封,保持床內相對溫度100%,前3天要完全遮蔭,只能透過微弱的散射光,第4天逐漸見光,6天后逐漸通風,第7天后撤掉遮陰物和加大通風量。使嫁接苗適應正常苗床環(huán)境。
加強災害性天氣間的管理
連陰、雨雪、強寒流等惡劣天氣期間的管理是育苗成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在寒流之前采取保溫增溫措施。在雨雪時在草苫上蓋二層薄膜。連陰天時,在不產生凍害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光照。若揭苫后床溫下降,就應揭開草苫,下午3時前蓋上。若床溫略有下降,可隨揭隨蓋。切勿幾日不揭苫,有雨雪時要在雨雪暫停間隙隨揭隨蓋草苫,長時間光照不足,可用日光燈進行人工補光。久陰乍晴后揭苫要緩慢進行,否則易造成閃苗甚至倒苗若發(fā)現幼苗有萎焉現象,應隨即覆蓋遮蔭,等瓜苗恢復正常后再揭。如此反復幾次,直到不萎焉為止。再把草苫全部揭開,之后進入正常管理。
定植前7-10天,加大通風量,降溫煉苗
白天15-20度,在瓜苗不受凍害的限度內,盡量降低夜間溫度,可降到8-10度,使瓜苗適應定植后的環(huán)境條件。
———— 認證資質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