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脆李樹苗對光的要求不十分嚴格,光照不強的山坡背陰面均能良好生長。但是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果實著色好,品質好;
青脆李樹苗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P H值4.7~7的土壤生長良好,在鹽堿土上適應力也強,適宜P H值為6~6.5。因種類不同對土質的要求也有差異,青脆李樹在礫質、砂質、黑鈣土、紅壤及黃土高原褐土上均能正常生長。但宜選擇土質疏松,土壤透氣和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和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建園。
山地建青脆李果園
在山地栽青脆李有許多優(yōu)點。山地建青脆李果園要選擇生態(tài)適宜的山坡栽李,因海拔高而直射光及紫外線,使果實色澤鮮艷,營養(yǎng)含量高,品質佳,耐運,易豐。山地紫外線輻射增強,使青脆李樹生長受到而樹冠矮小,結果早。
沙灘地建青脆李果園
沙灘地土層深厚,但含有機質少,保水保肥力差,土壤溫差大,根系易受凍害和灼傷。大風地區(qū)還有風蝕現(xiàn)象,易受風害和旱害。沙灘地通過改砂培肥,加強防護林建設以及地面采用覆蓋等措施,栽植青脆李樹也能豐產(chǎn),但樹體壽命較短。
平地建青脆李果園
平地果園要選擇地勢較平,土層深厚肥沃,水分充足,地下水位低的砂質壤土地塊。能使青脆李樹生長發(fā)育良好,結實性能高,果實高產(chǎn),樹體壽命長。

李子的露地栽培區(qū)的年平均氣溫為7~14℃,一年中平均氣溫10℃的天數(shù)為150~200天。李子凍害的臨界低溫是零下20℃,在零下20℃時會發(fā)生大枝凍裂而流膠,零下25℃時發(fā)生大量死樹。李子發(fā)芽期適宜溫度為10℃,開花期適宜溫度為15~23℃,李子顯蕾后抗寒力。期發(fā)生凍害的臨界溫度為1.7℃,在零下3℃下4小時會受凍。開花期遇26℃以上高溫時,因花粉失去活力而坐果率。果實發(fā)育到成熟期適宜溫度為20~25℃。開花和幼果發(fā)育期凍害的臨界溫度為零下1.1℃。李子的不同品種對低溫的抵抗能力不同,生長健壯的樹體比旺長樹體和和弱樹抗低溫能力強;成齡期樹比幼樹抗低溫能力強。
對水分的要求
李子是一種喜水又不耐澇的果樹。李子根系分布比較淺,抗旱能力差,但其葉片大,蒸騰作用強,所以需要較多的水分供應,故有“李子不離水”的俗語。一般地說李子適于年降水量600~800毫米的地區(qū)生長。在氣溫適宜、年降水量少,但有灌溉設備的地方,李子不僅能夠良好的生長,而且產(chǎn)量高、品質優(yōu)。如果土壤相對含水量下降到60%左右時地上部分停止生長,下降到50%以下時就會引起大量落果,下降到40%時葉片發(fā)生萎蔫。李子的根系要求良好的通透氣體條件,如果發(fā)生果園積水,土壤里的含癢量,就會根系窒息而引起爛根、流膠,甚至整樹死亡。因此,李子園要建在排水良好的地方,設置排水溝,必要時起壟栽種,以便隨時排除園內的漬水。如果在果實發(fā)育期干旱而在成熟期降雨,或在果實接近完全成熟時出現(xiàn)霧天,會引起大量裂果,給生產(chǎn)帶來嚴重損失。李子不同發(fā)育階段對水的需求量也不相同。在早春芽萌動期,生長量較小,需水量也,盛花期需要有較多水供應以支持花的開放。落花后至硬核期果實、新梢迅速生長,葉面迅速擴大,隨著氣溫的升高,蒸騰作用加強,需要較充足的水分供應。在果實******生長階段缺水會加重落果,影響果肉細胞數(shù)量,單果重。如在果實發(fā)育的第段(硬核期)缺水,會引起嚴重的旱黃落果,造成嚴重減產(chǎn),而在成熟期遇雨則加重裂果。
對光的要求
李子是強喜光性的果樹。李子在年日照時數(shù)為2600~2800小時,太陽總輻射量為470.96千焦平方厘米,日照百分率為57%~64%的條件下生長良好。李子在光照充足條件下,樹體生長健壯,結果枝壽命長,樹冠內膛光禿的較慢,花芽發(fā)育充實,坐果率高,果實成熟早,著色度好,含糖量高,品質好。相反如果樹冠密閉、光照不足,則樹冠內膛容易光禿,結果枝壽命短,結果部位外移,花芽發(fā)育不良,坐果率低,著色差,硬度變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品質差,成熟晚。
對土壤的要求
土壤的肥力和質地對李子的生長發(fā)育和產(chǎn)量、品質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李子在土層深厚,質地疏松、肥力較高的礫質壤土、沙壤土、壤土或輕黏土壤中,根系發(fā)達,分布較深。在土壤黏重、透氣性差的土壤上,根系發(fā)育不良,容易發(fā)生根腐病、根病,分布層較淺,不抗旱、不抗?jié)?、不抗風,也不抗寒,植株生長不良。李子對堿性土壤比較,在堿性土壤上輕者生長不良,易感缺素癥,重者死亡。

青脆李樹苗在栽植7年以后即可進入豐產(chǎn)期。此期冬剪的主要任務是大限度地單位面積產(chǎn)量,嚴格控制大小年及后部光禿帶的形成。
青脆李樹冬剪原則重剪為主,輕重結合,以保持生長和結果的平衡,結果并重轉入以結果為主。
青脆李樹冬剪各級主、側枝枝進行12短截,對其上著生的花束狀果枝,短果枝適當疏剪,以免削弱樹勢;對主枝頭下垂,株行間相接等情況可適當回縮主、側枝。對結果枝組應轉入以花束狀果枝群為主結果,應占90%以上,注意在2~3年生枝上,要及早,過晚則枝條光禿,很難。對衰弱的結果枝組更新復壯是克服大小年及光禿帶的關鍵,主要技術是“一截二放三縮”和去弱留強、去邊留中、去下留上的,即對各級主、側枝進行13短截,對第二、三側枝截留12;對徒長枝、密生枝、重疊枝、交叉枝注意疏除和及早;對上年開花結果的枝進行回縮;對發(fā)育枝和少花枝適當進行“先截后放”和“先放后截”,中型結果枝組。

-/gbadhbd/-